道德经宇宙真相(道德经宇宙观)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先秦哲学家老子的传世经典,据说老子当年骑驴西出函谷关,遇到了守关官吏尹喜,尹喜见紫气东来,知道老子是得道的圣人,想尽办法逼着老子传道,老子只好写下《道德经》给他,这才有了《道德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先秦哲学家老子的传世经典,据说老子当年骑驴西出函谷关,遇到了守关官吏尹喜,尹喜见紫气东来,知道老子是得道的圣人,想尽办法逼着老子传道,老子只好写下《道德经》给他,这才有了《道德经》流传后世。《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时期,战国韩非着有《解老》、《喻老》二篇,阐释老子学说。秦始皇焚书,汉初盖公传《河上公章句》,东汉末年又遭逢兵灾,曹魏王弼整理《老子》并做注解,成为后世流传常见的版本。由于老子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许多关于《道德经》的批注,也不免沾染了神仙玄妙的宗教气息,因此本文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予以解读。

《道德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应该解释为,一旦知晓宇宙万物运作的法则,人类就可以加以利用运作事物朝自己认为有利的方向,但要注意的是介入改变之后,便会影响事物原本发展的轨迹。在这个地方,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万物运作的法则,第二个『道』是动词,指的是宇宙万物运作的法则之运用。第二句「名可名,非常名」,写作笔法类似首句,因此可以解释为,知晓辨识宇宙万物的符号系统规则,也可以利用运作,而此时符号原本的意涵也遭到改变,失去其初始的意义。

《道德经》接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宇宙万物初始状态,姑且称之为『无』,触发初始状态形成物质世界的条件机制,姑且称之为『有』。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人类生存的这个宇宙本不存在,只是一个高质量密度和高炙热温度的奇点,引发了大爆炸才诞生了如今的宇宙。奇点是宇宙的太初混沌状态,《道德经》以『无』来表示,触发了大爆炸才导致宇宙的诞生,《道德经》以『有』来表示这个过程机制。

延续前面对于『无』的科学解释,「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便可以理解为,观察分析原本的初始状态,则可以试着理解事物的本质型态。延续前面对于『有』的科学解释,「故常有,欲以观其微」便可以理解为,控制触发条件机制引发初始状态改变并观察事物的变化,则可以试着理解事物的可能变动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是依循这样两条路径,一是确认事物的本质,例如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分析各个基本元素的本质特性,或是找出某个人类疾病的致病因素,再加以预防和诊治,比方说透过对于肉毒杆菌的认知,对食物进行一段时间的高温加热,可以避免食物中毒,二是透过操作干预变量,进行实验找出变化规律,例如透过风洞实验,采集数据以便设计改良飞行机器,或是透过药物实验,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数据,确认新药品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

《道德经》接着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延续前面的思路脉络,便可以如此解释,不论是观察分析原本的初始状态,或是控制触发条件机制引发初始状态改变并观察事物的变化,都是理解事物的方法途径,姑且称之为『玄』(或解释为科学方法)。《道德经》第一章最后一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便可以理解为,透过持续观察与分析事物的本质形态,以及控制实验条件变更并观察事物发展的后续变化,便找到理解这个宇宙诸般事物并预测其未来演变发展的奇妙门坎路径。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e-kay.cn/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