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电影《头号玩家》吗?在一个虚拟游戏“绿洲”场景里,人们可以自由地变换身份、样貌,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事。

游戏《我的世界》里,随心所欲的玩法风靡一时,不受游戏任务限制,与《头号玩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信不少人看完以后都思考过,《头号玩家》能否照进现实?这样的虚拟世界真的会到来吗?
可见,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将这个概念温故而知新的是扎克伯格。
让我们将时针拨回到
美国时间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正式改名为Meta,扎克伯格宣布:“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以元宇宙为先,而不是脸书”。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日,新华社的一篇对元宇宙的文章再次掀起市场对于元宇宙的强烈关注。

那么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对于元宇宙的表述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美国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中:“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市场给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科技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元宇宙,而实体机器人和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的两大基石。
元宇宙里,我们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任意角色,可以是超人也可以是英雄,但是某些角色可能没有人去扮演,比如服务员,清洁阿姨等等,这个时候机器人就派上用场了。


(图片来源:网络)
包括“赛博人”“华智冰”等虚拟数字人的出现,其实不难发现,元宇宙早已有“苗头”,它的大火不是偶然。
VR、区块链、5G、人工智能、大数据…都在推动着元宇宙成为可能。
我们从其中一项元素中,以青岛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为例,以小见大。
从“一张白纸”到“名企集聚”
去年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显然已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高新区汇聚青岛市机器人企业的80%以上,也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实现元宇宙的基础设施,青岛高新区拥有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基本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制造、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到配套服务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条,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多个应用领域。


世界机器人排名前10的企业中,已有ABB、安川、发那科、那智不二越、新松等5家落户。
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并不是简单招引过来就能做大做强的,需要上中下游整体配合、形成良性的生态,各个部分的水平保持一致,才能让行业整体向上发展。
那高新区是如何布局的呢?



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包括核心零部件和软件供应商,像盈可润、智腾微电子,中游涵盖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如新松机器人、科捷机器人、科捷智能装备、宝佳自动化等,下游分为医疗、零售、物流、安防等终端应用场景,以及红树林、青软实训等教育培训的协同发展模式。
从几乎一张白纸,到现在连续四年荣获“金手指奖·最具影响力机器人产业园”,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累计引进优质机器人产业链项目200余个,总投资超过160亿元。
飞檐走壁的“超级英雄”在高新区
谈到机器人,我们想到的一般都是服务型机器人,如传菜机器人、配餐机器人等,新冠肺炎的爆发,无接触服务成为刚需,这条赛道依然火热,青岛高新区重点布局公共服务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家务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如引入工信部科技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青岛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通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智能防疫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安保机器人、政务机器人等硬核产品;青岛塔波尔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扫地机器人,实现双手解放…



但其实,当下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机器人的概念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人工智能赋能,而人工智能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知道机器人行业发展并不是单一技术的发展,是与人工智能各个领域共同发展的结果。
包括但不限于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等。

如双十一的货仓爆满,你的宝贝正是由智能分拣系统完成的,而这种系统中的工具——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各个生产环节。




高新区引进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新松,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国内第一家出口日本丰田的机器人企业科捷机器人,其智能手机机器人组装系统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应用5000余套,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机器人领域的唯一“官方认证”合作伙伴;宝佳自动化引进日本世界一流水平机器人生产线,其在国内饲料行业机器人码垛应用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
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3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当然,这只是消费市场比较大并不代表技术,我们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从使用“舶来品”到“中国造”。

去年热映的漫威超级英雄巨制《蜘蛛侠3:英雄无归》,当我们依然在憧憬科幻大片中飞檐走壁的“超能力”时,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存在。

(图片来源:网络)
特种爬壁机器人可以承担各种危险任务,在高空作业时如蜘蛛侠般稳步向前,在垂直墙壁上攀爬并完成作业。
深圳市行知行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特种爬壁机器人北方总部基地项目落户高新区,该公司是国内唯一能提供整船自动化清洗解决方案并提供成套设备的公司,生产应用于船舶、油罐、风塔、海洋平台等领域,代替一些危险工种人员在深海,高空等地方工作;


青岛新松研发水下机器人能够用于水中观察、检查和水下施工等航洋工程领域。
据《2021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3%。其中工业机器人445.7亿元,服务机器人302.6亿元,特种机器人90.7亿元。
广阔的增长空间,不断释放的发展潜力,也为青岛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带来无限可能。
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
行业的发展是趋势,技术的发展是支撑。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并不是独立发展的,需要各个产业的通力配合,能力边界持续拓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应用领域向更多行业拓展,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是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自功能区改革以来,高新区通过“瘦身”、“强体”,调整主导产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医药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既奠定了上游软件及操作系统基础,又开拓出庞大的下游应用市场。

加之青岛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结构完备规模庞大,制造业涵盖31个行业大类具备丰富应用场景,加速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
在万物万联的今天,机器人已经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高新区机器人从企业、行业到产业,名片被逐渐擦亮。






从机器人产业本身来讲,整机零部件集成应用和行业的这种协同,一定是加快机器人产业和产业链整体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作为青岛市机器人企业的集聚地,青岛高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产业布局,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告别单打独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机器人产业的规模化,下好“协同发展棋”,方为长久之计。
”
从浩瀚太空到万里深海,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国之重器到百姓生活,我们正步入与机器人和谐共荣的缤纷多彩新世界。
不过,像机器人这样的硬件设备只是进入元宇宙的第一步,还有软件设施或者内容上仍需要不断探索。
游戏终归是游戏,真正的元宇宙远不止于此,这些仅仅是通往元宇宙大门的垫脚石。
“绿洲”里的世界真的会到来吗?要多少年才能够到来,暂未可知,只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已经有一批企业,正走在通往元宇宙的路上。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e-kay.cn/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