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最早在1992年史蒂文森著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但直到去年Facebook正式宣布改品牌名为Meta之后才掀起一阵创业大潮。
又一个营销词汇?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跟其他的虚拟世界有什么不同?
A16Z加密货币资深团队成员Eddy Lazzarin、Liz Harkavy、Arianna Simpson认为,元宇宙的本质是互联网的进化,向更具社交属性、体验更加沉浸、内在经济体系更加精妙的方向演化。
要实现这样的元宇宙,有两种途径。其中第二种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
1. 打造一个完全去中心化、产权明确、边界清晰、具备互操作性、开放、民有的虚拟元宇宙世界。
2. 由个别公司打造出中心化、封闭、受公司掌控的虚拟世界,这样的平台往往要向平台上的创作者、内容贡献者以及平台用户抽取不菲的佣金税费。
图片来源:A16Z(创业邦已编译,仅供参考)
“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应该属于第一种,即一个开放、去中心化的虚拟世界,允许用户自主控制身份,产权由加密协议强制执行,具备统一的激励政策,并且内容价值的积累最终归属于用户自身而非平台。元宇宙还应该具备透明、不受第三方权限约束、可互相操作性、可自由搭建等特性。
Eddy Lazzarin、Liz Harkavy、Arianna Simpson认为,打造出上述理想中的元宇宙的最低要求是满足以下七大要素。这些要素也可以为早期的元宇宙拓荒者提供一个评估框架。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理想元宇宙中最具统治力的原则。元宇宙的许多特性都源于这一主导原则。
现在的平台是中心化的,他们一开始对用户很友好很配合,目的是吸引新用户和开发人员入驻,等到平台增长起来了,就开始实施剥削。这些大平台常常剥夺用户权利,有权设置某些用户禁言,还建立了高额的佣金体系。
在去中心化的元宇宙中,人们不再需要听命于第三方平台的使唤。权利分配更加分散,受审查更少,更加体现多元化。
去中心化非常重要。在中心化的体系中,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被变得一文不值。这将阻碍人们创新的积极性。而且中心化的体系无法确保事先约定的承诺一定会得到实行,一旦体系中的领导人物决定爽约,这些承诺随时可以被撤销或者更改。
相反,理想中,区块链却可以通过代码确保兑现承诺,这是保护用户免遭霸凌、确保控制权去中心化的最有力手段。
产权
今天,游戏厂商通过向用户售卖游戏内的虚拟物品(皮肤、表情等)赚的盆满钵满。
但你知道吗,虽然你花了真金白银去买,但这些虚拟物品的所有权并不归属于你!你只是花钱租用它们。一旦你想换个游戏玩,这些虚拟物品就无法跨平台使用了。又或者,游戏厂商单方面宣布游戏停运或者修改了服务条款,你随时有可能无法再使用这些虚拟物品。
这些对虚拟物品的“所有权”在你眼中可能反而觉得有些陌生。毕竟在目前的Web2时代,大家已经完全习惯了从平台那里租用物品,导致你可能觉得买卖虚拟物品、实现虚拟物品的跨平台使用,好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虚拟世界的产权逻辑应该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你花钱买的东西,就应该属于你。现实世界形成了法律体系保护你的产权,那么在虚拟世界中,也应该形成代码体系强制保护产权。即便仍处于初级阶段,加密技术、区块链、NFT之类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真正实现虚拟产权的执行。简单来说,元宇宙将让人们从“数字农奴”变成“数字农场主”,实现“农奴翻身做主人”。
用户身份自主权
身份跟产权息息相关。正如同现实世界一样,元宇宙中用户身份在整个虚拟世界中都必须具有一致性,不依赖于任何中心化身份验证组织来实现。
身份验证非常关键。在今天的互联网世界里,我们寻求第三方中介平台实现身份验证,例如可以在社交平台上通过账号密码验证你的身份、一键登录等等。
像脸书、谷歌这样的大厂就是用这种方式顺便收集了大量用户数据,监控用户行为,进而用于开发数据模型,最后给用户投放了更多广告。
由于平台具有完全控制权,身份验证的准确性是否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是否能够实现创新等都完全取决于平台背后公司的意愿和决策。
作为Web3的核心技术,加密技术能够在不依赖第三方平台的情况下实现对用户身份的验证,进而实现用户对自身身份的直接控制,例如通过数字钱包实现。EIP-4361(以太坊登录规范)和ENS(Ethereum Name Service以太坊域名服务)基于开源协议能够实现跨平台的身份验证,可能是更丰富、更安全的虚拟身份验证方式。
可组构性
可组构性(Composability)是一种系统设计原则,在元宇宙中特指将各个软件部分像乐高积木一样自由拼接的能力。在理想中的元宇宙,基础组件代码只需要写一次,固定下来后,就可以重复利用,进而实现丰富且潜力巨大的各类应用。
可组构性与可互操作性密不可分。为了实现这两个特性,元宇宙需要搭建出高质量、开放的技术标准基建。在《我的世界》和Roblox等游戏平台上,通过最基础的结构单元,用户可以打造出丰富的虚拟物品和各类应用体验,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物品和应用都无法跨平台使用,并且结构单元的代码本身也是不可被用户修改的。
像Stripe(支付应用)或Twilio(通讯应用)之类的插件可以虽然可以实现跨网站、跨App的应用,但也不允许除开发人员以外的人修改基础代码。
在理想情况下,所有的软件基础组件都可以实现强大的可组构性与可互操作性,且不受任何权限限制。
DeFi(去中心化金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修改、回收或者导入其中现存的代码。不仅如此,例如在Compound(去中心化借贷平台)和Uniswap(去中心化自动化做市商)中,开发者可以直接在存储于以太坊上的现有协议代码基础上进行编写开发。通过将产权、身份验证等内容编入底层代码中,开发者将有能力创造出全新的用户体验。
开源
要实现上述可组构性,就必须实现元宇宙的开源,也就是自由编写和分发代码。且不论元宇宙应该实现多大程度的开源,开源作为元宇宙的关键开发原则,值得我们单独把这一特性列出来进行讨论。
在元宇宙的开源环境下,程序开发人员和内容创作者能对创新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而不是掌握在平台手中。当代码库、算法、市场、底层协议都成为完全透明的公共物品时,内容创作者可以尽情地挥洒创意和愿景,创造出更多体验。
开源也能使软件更加安全,使相关利益条款更加透明地呈现给所有利益攸关方,消除信息不对称。这些特性有利于为网络上所有参与方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体系,并且能够解决目前法律面临的部分困境。
以美国为例,美国法律在涉及商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如何激励代理人来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而非追求自身利益的问题)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时,仍在沿用几十年前出台的政策,早已过时。
Web3强大的可组构性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源原则的建立。
民有原则
在理想的元宇宙中,所有人都具有发言权,都能够参与元宇宙的治理。
人们不应该被迫听命于部分科技巨头的一小群产品经理所设定的规则。如果任何单个主体对元宇宙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那么元宇宙真正的潜力将永远无法得到释放。迪士尼世界确实丰富多彩,但对于喜爱迪士尼童话人物的粉丝而言,他们永远只能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对这些童话人物不具备任何话语权,抹杀了粉丝的创造能力。
民有的原则将元宇宙网络上的开发人员、内容创作者、投资者、用户等所有参与者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的利益合作。通过赋予用户加密代币所有权,能够实现奇迹般的相互协调能力。这在加密技术或区块链技术出现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去中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也在催生新的组织架构理念,对元宇宙的成功发展至关重要。在Web3中,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成功地摆脱了传统公司结构的枷锁,从一些俏皮、非正式的尝试入手,在治理方面进行更加灵活、更加民主的试验,旨在实现全民治理,而不是由单个实体、一小部分人来治理。
沉浸式社交体验
科技大厂告诉你,VR/AR设备是元宇宙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呢?他们想通过控制VR/AR设备的供给,来成为元宇宙世界中的中介平台,再一次牢牢控制住人们在元宇宙中的体验。
没有VR/AR,元宇宙也可以存在。元宇宙真正需要的,是实现广义上的沉浸式社交体验。对硬件更重要的,是元宇宙能够为社交活动提供什么样的赋能。
今天,人们可以在Discord、Twitter Spaces、Clubhouse中自由畅玩,同样地,在理想的元宇宙中,人们可以自由的在线逛街,一起工作,和朋友打闹玩耍。
新冠疫情带来的长期居家体验更强化了对沉浸式社交体验的需求。基于文本的传统通讯平台(例如Email)所提供的体验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Zoom之类的视频会议工具的使用率快速飙升。基于前文所述的产权、用户身份自主权、民有原则等特性,元宇宙将赋能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生存、工作、获得社会地位。
在传统公司结构的工作环境中,人们利用Slack(硅谷版钉钉)等工具进行协作。而在传统工作环境之外、自下而上的DAO浪潮之下,Discord和Telegram将成为新的协作工具。
总结
不少公司已经开始试图搭建元宇宙了。Eddy Lazzarin、Liz Harkavy、Arianna Simpson认为,如果在搭建过程中缺少了上述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形成完整的元宇宙,并且在Web3技术的底层基建完成搭建之前,元宇宙也不可能形成。
开源和去中心化是元宇宙大厦的两大支柱。产权的实现有赖于去中心化。在实现产权的过程中会遇到强大对手的阻挠,但用户掌握产权这一点是必须实现的。民有原则的实现将防止元宇宙体系被单个实体控制,且会进一步强化开源原则,进而更好地实现去中心化和可组构性。
打造一个理想的、多维度的元宇宙虚拟世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问题仍待解决。但当元宇宙真正来临之时,它将充分地体现上述七大要素——以去中心化为核心。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ee-kay.cn/3973.html